top of page

被政治軍事耽誤的服裝設計師-帶你認識十九世紀引領法國時尚流行的fashion icon-拿破崙

已更新:2022年2月11日

“法國人的皇帝”-拿破崙( Bonaparte,1769年~1821年)是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政治家與軍事家,同時也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創造者,拿破崙一生對人類的貢獻,不僅是任內頒布《法國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體系,奠定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秩序,同時傳播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果實。

但鮮少有人知道拿破崙同時也是服裝設計技法的先驅,在拿破崙時代,法國軍隊所穿的軍服可以說是當時最精緻最華麗的,拿破崙對每一階層軍隊的制服都有嚴格的規章制度,例如利用配飾的大小和設計而清晰地定位了軍階的差異,也將男性威力表現程度,透過軍裝的質地、剪裁和手工而被視覺化。


盡管已過去200多年,拿破崙軍裝仍影響著現代男女裝的設計。很多知名服裝品牌也將“拿破崙軍服”作為靈感,運用到各類型的服裝設計中。這位傳奇的皇帝在一生四處征戰的過程中,為了因應不同的地區與氣候的作戰需要,竟也因此發明許多服裝設計的常用作法,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些常見的服裝設計之起源吧


[拿破崙領]

這樣誇張的領子設計一般會運用在設計雙排扣的衣服,由上部的領座翻領與下部的駁座組合而成的設計,可以因應布料材質、硬度、厚度的差異,變化出不同的領口造型。拿破崙身為一位領軍作戰的將軍,面對當時法國剛結束大革命,而歐陸列強正伺機伺機進攻法國的時代,為了強化法國軍隊的整體氣勢與榮譽感,利用這樣誇張的向外翻的領子,露出裡面有著燕子領的襯衣,和胸口的裝飾,增加本人對軍隊演說時的氣場,從而增加軍隊的自信心。在他之後的波拿巴王朝,一直風行這類大領子外套,人們已經習慣了將這類領子和帥氣劃等號,有意思的是,領子和領口的大小一直在變化,但是,裡面搭配圍巾的方式卻取代了燕子領,成為頗為固定的搭配。


[袖扣]

西服袖口上常常釘三顆小扣子,這既可增加服飾的美感,又可用來防止衣服的磨損。而這也是拿破崙軍隊的發明喔。時當法國在1796年,拿破崙率兵完成了義大利等地的戰爭勝利後,拿破崙開慶功會。在檢閱作戰官兵時,發現士兵的衣袖上沾著許多髒東西,很難看。經過了解, 原來是士兵們進軍途中翻越阿爾卑斯山時,因山上氣溫很低,許多士兵因此患了感冒,常常流鼻涕加上手帕都擦髒了,只好用袖子當手帕。拿破崙認為這樣有損軍威,便與軍官們商量,決定在衣袖的上側釘上三顆銅紐扣,阻止士兵用袖子擦鼻涕。後來經過改良將大大的襯衣袖口,沿向下的一邊釘3個銅鈕扣,減少袖口接觸的磨損以保整潔。這一做法後來流傳廣泛,至今,很多衣服袖口也一直運用著該技法。雖然袖扣究竟是不是拿破崙發明還沒有定論,不過此元素在拿破崙執政時期普及率確是有史以來最高的。

延伸導讀:


[絲襪]

早在十六世紀,男人穿“絲襪”就在皇宮貴族中盛行。在名畫《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道的拿破崙》中也不難看出,當時的拿破崙也愛穿這種白色的彈性長褲配長襪。當時這種長襪被稱作“馬褲”,主要免費發放給士兵的,有利於緩減疲勞、促進血液循環。後來“連褲襪”發展進階到20世紀,一戰之後,人們對時尚的觀念發生了轉變,女裝造型有了突破性的轉變,她們不再拘謹,大方露出自己的性感美腿,一改往日形象。慢慢的男人專屬的“連褲襪”也變成女人愛的性感“絲襪”,被大眾廣泛接受。


延伸導讀:



[蜜蜂圖騰]

真正的Icon就是在離開這個世界後也不斷影響著時尚圈!蜜蜂圖騰也叫Napoleonic Bee,這在當年被拿破崙指定為帝國象徵。在他的服裝、徽章,甚至建築物上都廣泛運用。 而且,當年只有皇室或者拿破崙欽點的貴族官員才能使用蜜蜂「logo」,老百姓是不能隨便穿戴的。而到了2002年,Hedi Slimane加入Dior Homme設計出蜜蜂刺繡的襯衫,這一個代表著帝王權貴的元素再次一躍成為經典,之後在許多知名品牌的高訂款服飾中,我們也都能見到蜜蜂圖騰的身影。


拿破崙執政時除了政治軍事的企圖心之外,他還有個理想,希望法國引領全世界的時尚界,所以他登基後停止了英國紡織品進口,恢復了法國的蕾絲產業,還禁止女人穿同一件衣服出庭兩次以上! 同時為了他同屬時尚眼光敏銳的皇后約瑟芬(Joséphine), 聯手設計打造了多樣的流行趨勢,如開斯米大披肩與高腰直筒的拖地長裙等服裝設計,在約瑟芬這一生中共囤了498件襯衣,1132雙手套,785雙鞋子,676件禮裙.....頂級超模都沒法跟她比。

延伸導讀:


延伸導讀:









LaModa服裝設計教室不只希望教你服裝設計的技術,也希望培養儲備更多的服裝設計與製作團隊,如果你對服裝設計有興趣或者想要成為服裝設計產業的搶手人才,歡迎你加入LaModa服裝設計教室的行列喔!

連絡電話: 0908-069-118 04-2285-9760








1,167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