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服裝魚骨做啥用?三分鐘,帶你認識創造夢幻感的澎裙(裙撐)

已更新:2022年2月11日


澎裙(Pengqun)大陸稱為[裙撐]在西方的宮廷劇中,常常可以見到仕女們穿著誇張又夢幻的禮服出席宴會的鏡頭,而這樣的服裝設計始於15世紀末期的西班牙,由於沒有明確記載,關於澎裙的起源說法萬千。有種說法是農村勞動的婦女們為了避免長裙妨礙他們勞作,而發明出用木環製作的鐘形支架。當澎裙這種利於塑形的配件傳到了法國之後,很快就轉而發展成法式的環形支架,並在法國宮廷大量推廣起來。

到1580年後,法式的環形和雙袋式的支撐設計走向了流行巔峰。它和之前的西班牙式澎裙有非常大的區別,主要是依靠圍在腰部的環形褶皺支撐起裙子,裙子下垂的部分可以自由選擇。這種結構是所有設計中最便於活動的一種,所以快速在非正式場合下走紅。如果說歐洲的時尚中心正在流行這樣的服裝設計,那就代表著其他歐洲國家也要開始追逐這股潮流了,澎裙最輝煌的時代即將來臨。想知道當年這樣的設計到底能有多浮誇又夢幻 ? 建議你觀賞電影[凡爾賽拜金女](預告片連結),你就知道了!

然而隨著洛可可風格的盛行,法國宮廷的宮裝開始流行四大要素:露肩,短袖,胸衣,拖尾。而層層疊疊的衣料與大量珠寶飾品,都令宮裝的襯裙和拖尾顯得沉重不堪,曾經那種雙袋式的澎裙根本無法承受。這時候誕生了一種橢圓形或者半籃式的澎裙,而柔韌性強的鯨鬚和鯨骨也開始用來當澎裙的製作材料。現在常用的服裝副料-魚骨(Costume fish bone)的前身也從此出現在世人的眼前,為了能用上又輕便又誇張,更大更扁平還要有凸起的澎裙,有錢人家的姑娘們不惜花重金定製全鯨魚骨的澎裙。

到十九世紀中期,隨著新古典主義風尚的遠去,女士們又開始熱衷於細腰和大裙擺呈現出的沙漏式體態,但1840年代,她們的裙子主要還是靠數層襯裙來保持形狀的。沉重,悶熱的長裙極易引發皮疹和婦科疾病,穿脫衣也極為麻煩,於是澎裙又適時的出現了。有人開始試著在襯裙中縫入馬鬃、亞麻混編製成的線繩圓圈,來使裙子得以蓬起,這時發明了一種名叫做克里諾林(Crinoline)的澎裙設計。到1850年代開始用鯨鬚、藤條做成從小到大的圓圈,再用絲帶連接而成宛如鳥籠的支撐物,還有人叫它「鳥籠澎裙」。之後甚至還發展出支撐力更強的金屬制澎裙,這種澎裙可以讓女裙無限增大,一時間幾乎所有鋼製品工廠都在拚命生產這種新型澎裙,女士們的長裙也隨之飛速增大,變得越來而越誇張。這時的裙子完全無法自己完成穿著,需要幾個人同時幫忙。

*《歐蘭朵》如何用服裝講述400年的自我追尋?


誇張的長裙也隨之帶來諸多笑料以及悲慘事件發生。由於衣料本身的易燃性,再加上過大的裙擺極易碰到蠟燭的火苗,穿戴者本身行動不便,當慘劇發生時,周遭的女士不但愛莫能助,甚至會引火上身。隨著這種要穿澎裙的大長裙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不方便的情況下,人們對克里諾林澎裙也日漸嫌棄,膨大的裙子開始過氣。緊接著出現了窄瘦的裙子樣式,裙內用的是類似於早期西班牙吊鐘式的澎裙,澎裙的尺寸日漸變小。這時期的澎裙小巧輕便,只突出臀部。裙撐可謂歷經百年又流行到了最初始的狀態。直到二十世紀初,澎裙才逐漸消失,隨著女裝褲、緊身裙、短裙的出現,盛行四百年的裙撐也只能出現在婚紗或禮服的設計中了。

延伸導讀:

然而現今的服裝魚骨大都改用塑膠製品它的優點除了輕便又具可塑性,能維持型態,同時又保有柔軟度,選擇時也可以依據服裝布料所需要的支撐度,選擇不同寬度與有無銅絲的魚骨來作為支撐。

謝謝你這樣有耐心看到這裡, 我想你鐵定有學習女裝製作的興趣或天賦唷。

延伸導讀:











LaModa服裝設計教室不只希望教你服裝設計的技術,也希望培養儲備更多的服裝設計與製作團隊,如果你對服裝設計有興趣或者想要成為服裝設計產業的搶手人才,歡迎你加入LaModa服裝設計教室的行列喔!

連絡電話: 0908-069-118 04-2285-9760















1,679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